【日語口譯】初學日語 最容易犯這些錯誤!
對于外語學習者來說,能講出一口流利地道的外語是很多人奮斗多年的目標。但是我們在講外語時,總是或多或少會受到漢語思維方式或者文化的影響而拼造出不符合外語表達習慣的、帶有明顯漢語痕跡、不易被外國人接受的外語。英語學習者稱之為Chinglish,其實在日語中也有這樣的表達,我們暫且將它戲稱為「日語(にちご)」(“日語”的日語常用表達是「日本語」)。
1.過分強調主語
對母語是漢語的日語學習者而言,學日語時最容易出現這個問題。其實日本人在講日語的時候很少明確表達主語是誰。對于聽眾而言,需要通過語氣、語境以及句尾的動詞來判斷。
2.亂用稱謂
相信大家應該不會犯「私は李さんです」的低級錯誤了吧,但是在生活工作場合中很多日語學習者經常會弄混內外關系,出現上面句子中的錯誤。記住內外高低關系,才能避免稱謂的亂用。
3.自他動詞亂用
漢語中自他動詞的存在感相對較弱,但是日語中卻非常明顯。我們日語學習者經常會搞混自他動詞。這就需要我們在記憶動詞的時候,最好在背誦理解句子的前提下對比記憶。
4.漢字詞亂用
母語是漢語的日語學習者常常會認為日語漢字詞很簡單,但是實際上并非如此。很多單詞在日語和中文中意思是不一樣的:「手紙」「挨拶」「愛人」這些最簡單的就不多說了,「用心」(留神、小心、警惕)、「心中」(殉情)、「信心」(信仰)等詞的用法也有很大差距的,一不留神很有可能用錯哦~
5.說話不考慮授受關系
這是老師教我的。
X これは先生が教えました。
O これは先生に教えていただきました。
日本人在說話時的一大特點是常??紤]到自己是否受到別人的恩惠,如果有的話一定會在對話中體現出來。想要地道的日語表達這一點一定不能忽視。
6.形容詞、動詞等單詞混用
我不喜歡吃魚。
X 私は魚を食べたくない。
O 魚が苦手です。
風很大。
X 風が大きい。
O 風が強い。
日語中常用表示喜歡、討厭、意愿等狀態的形容詞代替動詞使用,更加委婉,降低強硬的語氣。有些詞組的搭配也需要注意。
7.受中式思維影響
受中式思維影響是日語學習者最容易犯的錯誤。想要解決這一問題,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多看多聽培養自己的語感。
8.使役被動等用法亂用
其實這和上面的第7點有相似之處,日語中使役、被動的用法其實較為少見(表達自發與受害時常用),但是中文中的“被”“把”字句卻很常用,這也造成了中日語言表達上的不同。
講解了這么多內容,無非就是希望大家在學習日語的時候多用心,多模仿。很多人學了多年日語后自以為還不錯,但是究竟怎樣呢,或許只有日本人和TA自己才知道吧。
當然,至于地道不地道,我們也不能一概而論,只能說大部分日本人這么說,或者一般習慣這種表達。不地道的日語也不代表不對,語言是活的,是個主觀性比較強的東西,因此這也只是我片面的看法罷了。